赤乌碑
相传在吴赤吴年间创建沪渎重元寺时,曾勒碑记其事,故名赤乌碑。南宋寺僧仲依迁寺时末及迁徒,遂为江水所淹没。另有记载说此碑在宋时尚存,但字迹漫漶不可识,只有赤马字样尚可辨认,故名...
陈朝桧
相传系陈后主祯明(587~589)中所植,在沪渎重元寺的殿墀左右。唐代陆龟蒙、皮日休写有重元双桧诗。宋政和(1111~1117)间,媚臣朱勔绘图进呈,有旨遣中使取之。时中使欲...
虾子潭
原在静安寺前。相传宋代寺僧智俨。曾向渔者赊虾一斗啖之,后渔者索钱,乃吐虾子于潭,虾仍活,但已少芒,自后潭中遂产无芒虾,因名虾子潭。从此开始,人称智俨为虾子和尚,静安寺亦被称作...
讲经台
相传在宋嘉定中,寺僧仲依将静安寺迁到沸井浜后,即筑士台,作为聚众讲经之用。据说仲依示寂后。曾塔其骨于台旁。
#p#副标题#e#
沪渎垒
在寺旁。相传东晋虞潭为防海寇。曾于成帝(326~342)时在沪渎旁修筑御寇垒。隆安四年(400)。将军袁山松复加以修葺,以御孙恩。后世称为沪渎垒。
涌泉
在静安寺前。因泉水昼夜沸腾,又称沸井,或称海眼。后人曾在四周围以石栏,建亭其上,取名应天涌泉。清同治十三年(1874)又重彻石栏,加以保护,华亭胡公寿题为"天下第六泉"。
芦子渡
在沪读垒旁。相传该地旧有东西芦子二城,渡淞江者,必由此取道,故名芦子渡。
绿云洞
系元代静安寺住持寿宁栖息之所。当时外植桧竹桐柏,层阴叠翠,袭人衣秧。有赵孟覜题额。杨维祯作志。